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(记者 黄钰钦)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6日在北京举行会晤,这是两国外长7年多来的首次正式会晤,双方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并签署联合声明。
上个月,在中国积极斡旋下,中国、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,沙特和伊朗达成双边协议,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,在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,互派大使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外界看来,作为沙伊北京对话的后续,两国外长在北京的又一次互动,是按照“北京协议”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,在缓和关系的道路上迈出的新步伐。
对于沙伊双方在约一个月的时间内再次相聚北京,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分析称,一方面展现出“北京协议”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可行,各方作出的承诺得到落实,建立起基础的信任。另一方面说明沙伊双方对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的认可,愿意在中方的继续斡旋之下,持续推动关系正常化。
当地时间6日上午,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,在伊朗外长和沙特外交大臣的对话谈判框架内,两国决定举行政府和私人代表团会晤,并为扩大商业和经济合作以及联合投资领域等合作提供机会,同意在两国之间建立航线,为各种经济和商业领域活动签发签证。可以说两国正式关系已经启动。
外界注意到,除了沙特和伊朗正式复交,中东地区近期“和解外交”频现,多国关系呈“回暖”态势,例如土耳其外长十余年来首次访问埃及,叙利亚总统到访阿联酋等,掀起一股备受关注的“和解浪潮”。
“沙伊改善关系的意义不仅在双边范畴,对整个中东地区关系的缓和,都有巨大带动效应、示范效应、辐射效应。”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,中国选择从海湾地区入手斡旋调解中东地缘政治矛盾,是牵住了中东安全的“牛鼻子”,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目前,沙伊和解已撬动中东局势,在其影响下,中东阵营对抗的坚冰已开始融化。
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进一步分析称,中东近来掀起的“和解浪潮”表明地区国家战略自主逐步提升,希望改变过去长期以武力解决分歧的旧有模式,开始寻求以和平促发展、以发展保和平的新模式,不愿充当域外大国为实现自身地缘政治利益的棋子。
在集体会见沙特和伊朗外长时,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谈及沙伊关系改善的利好强调,为倡导全球安全倡议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彩实践。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,也是人类跨越冲突、实现和解的一大步。
对此,沙伊两国外长也赞赏中方展现大国担当,支持沙伊成功举行北京对话,感谢中方再次为双方重要会晤提供有力支持。表示将推进落实“北京协议”,持续改善双边关系,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稳定。
“当今世界并不太平,区域性冲突此起彼伏,国家间阵营对抗和零和博弈也屡见不鲜。”李子昕指出,沙特和伊朗能够在中方的积极斡旋下握手言和,说明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分歧完全行得通,也为动荡地区解决争端发出积极信号。
丁隆认为,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方式与其他大国完全不同,与动辄通过阵营对抗相比,中方的斡旋外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。以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在沙伊的成功实践,为正处于冲突中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,也对未来国际社会解决安全问题带来了另一种可能。(完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南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