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针对讲得多做得少,学生对科学技术缺乏内在兴趣等问题,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,强化做中学、用中学、创中学,激发青少年好奇心、想象力、探求欲,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发展学生科学素养。”6月5日,教育部公布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。
教育部在《方案》中提出,加强实验教学,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;推动高校实验室、职业院校实训中心、博物馆、科技馆和高科技企业等向普通中小学开放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持续深入开展科普教育,推动科普资源向中小学开放
《方案》明确,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。指导地方开齐开足科学课程,通过多种方式补充配齐科学课教师。加强实验教学,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,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,将实验操作纳入中考。
同时,加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,遴选一批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研学基地、高科技企业等,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,结合科学课程标准,设计相应的科学实践活动,组织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。
持续深入开展科普教育也是《方案》的一部分。具体包括: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,开设科普教育专栏,围绕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基础学科和人工智能、航天航空、生命科学等科技前沿领域,建设一批优质线上科普教育资源;持续开展“科学公开课”活动,会同中科院、工程院和高校每年组织30—40位院士专家分主题、分学段录制科普教育公开课;推动中小学定期开展科技节、科技小发明、科普读书、寻找最崇拜的科学家等活动;推动高校实验室、职业院校实训中心、博物馆、科技馆和高科技企业等向普通中小学开放……
此外,《方案》明确,加强教学装备配备和使用。根据课程标准,完善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,研制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,推动地方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,支持探索建设学科功能教室、综合实验室、创新实验室、教育创客空间等,开展教学装备配备达标率、使用率监测,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。
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《方案》中一个重要部分是,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。
教师培训方面,《方案》要求开展教师需求导向的课程实施能力培训。持续向教师征集问题和优秀课例,采取“教师出题、专家答疑”“众人出题、能者答题”思路,滚动开发和遴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培训课程,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,确保基层一线教师全覆盖。
积极推进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(5G)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,加快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。
《方案》还提出,强化教研专业引领。完善教研员遴选配备办法和退出机制,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。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通在线教研栏目,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教研活动;建设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,建立区域教研联盟,加强协同教研。
同时,推动各地各校建立自下而上选择教研的机制,问需于校、问需于师,常态化有效开展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;鼓励探索建立学校正高级教师到教研机构轮换交流任职机制。
此外,《方案》明确,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,推动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、共享优质资源、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、优化学生学习方式、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广泛应用,促进教学更好地适应知识创新、素养形成发展等新要求,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,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南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